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迎着四月和煦的春风,在我校教导主任周老师的带领下,我校各科教师一行16人来到了上海市徐汇区东二小学,进行参观学习。
这次学习,对我这样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体育教师来说,非常宝贵。通过参观学习,我了解到很多在以前教学过程中所不了解,不清楚的东西,感受颇丰。现将自己感想分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
日常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在小学教育中,更是如此,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影响就更大了,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东二小学学生在上楼下楼过程中都能做到靠右走,并且鲜见追逐打闹的现象,所谓细节中看本质,这点我觉得就是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能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要求和渗透,并最终让学生把这样的要求形成一种习惯,非常值得借鉴。
二.课堂教学
在东二小学期间,我们共组织听了体育,数学,美术,英语等学科的课,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吸取其他学科教学经验的同时,我着重对其体育课进行了记录,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点的教授非常清晰,而且能够充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甚至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位,并在掌握所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知识的延伸。自主性学习得到充分发挥。
而作为徐汇区优秀教研组——(东二小学体育教研组)。在日常对学生体育学习上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在毕业前要做到“三爱五会”,三爱指: “爱运动,爱生命,爱学校”。五会指:会打篮或排球,会民间游戏,会打桥牌,会游泳,会打乒乓球。而且在学生毕业时,人手都会有一张“五会”的表格,教师对每个项目学生的达标情况进行星级的评定,对学生体育训练上的要求可见一斑。平时,每周3学校都会组织四年级学生游泳,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接触到桥牌,而在教学中,每节课教师都会对学生有明确的训练要求,而让我觉得更为人性化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内容的传输上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仰卧起坐,对素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一步到位,要求做到标准,而对一些素质较差的学生,先要求他们手不用放在头后,进行练习。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力量协调有了一定提高后,再逐步要求其动作标准,一步一步,等到期末测试的时候,最终达到所有学生动作都是标准规范。这样的方法比对所有学生都一次性要求到位效果要好很多。
三.课外训练
作为二期课改试点学校的东二小学,在平时运动队的训练上也是很花功夫的,由于本身作息时间的要求,再加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的训练时间比较匮乏,但教师也能抓住每天早上有限的训练时间,(7:15---8:00)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训练,且在区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有没有兴趣上体育课,能不能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大课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这方面,东二小学的一些实际的方法我觉得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比如,每天中午,在体育组和大队部的联系下,都会进行大课间活动,具体安排,每个班都会有若干张借物卡,分别分发给本班纪律体育方面较好的学生,学生拿卡在值班体育老师处借相关器材,学生进行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但能鼓励到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而且由于卡是隔段时间就重新进行分发,对学生在课堂中,遵守纪律,认真上课也是有积极影响的。
并且在此基础上,经常会组织一些篮球,排球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效果非常突出。
五.教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