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是一首儿童拍手歌,本课共十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生动易懂。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定能从演唱“拍手歌”的掌声中有所感悟——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同时也会感受到这个重大的主题,感受着一种责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自主识字,拍手朗读,写字等几个环节,达到了认识10个生字,学习掌握和运用一些有效的识字方法;要求会认的字,不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也能认识,强调整体认记;写好“牢”、“护”两个生字,同时要注意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特点。读文读出节奏感、有保护动物的意愿的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那么要求“会认”的字到底怎样教学呢?——要求会认的字,只认识就行,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也能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认记,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整体认记”不是机械记忆,而要凭借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记兴趣,激起学生的认记情感,激活学生的认记思维,让学生乐认乐记、想认想记、会认会记,使该认的字当堂认得,并采取多种办法及时复习巩固。所以在教学识字的片段中,我通过了“看图识生字”、“读课文找生字”、“找卡片识字”、“所学生字编故事”等一系列的认读活动,结合词语、句子、课文等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认记了生字,体现了“整体认记”的精神,引领学生实现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的教学目标。
学生主动记忆生字、识记生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和想法,达到了主动记字识字的良好效果。上课时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形声字”等等……。这节课的时间、精力用在识字的刀刃上,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如:教学“灵”“牢”“丛”字用猜字谜的形式出现;教学“鹂”“鹰”两个字用归类字的形式出现;教学“护”“嬉”生字时将它们的偏旁用动画的形式出现;“孔雀”两个字的方法是——看图并做舞蹈的识字方法。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多种认记情境,提供了多个认记机会,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成功体现了“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的教学思想。过去的教学生字一般都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低年级学生对写字时生字的“间架结构”不易理解,但对“田字格”比较熟悉,教学中巧妙地设计这个环节,把写字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进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充满了人文性。接下来是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后进行比较后试写,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既学到了写字的知识,发展了写字的能力,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是教学生怎样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仍然是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现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并注意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特点,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教学中我引用一位书法家的比喻,巧妙的激发学生写字的要求,形象生动的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挥了自主性,符合知识个体建构的特征,饶有兴趣地认识了汉字的外形特征,为写好字打下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