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校长信箱
  • 图书查询
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听《鸡兔同笼》一课后感 孙静

作者:fufeng    发表日期:2008-10-2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调整:[ + 放大 - 减小 ]
 

   听《鸡兔同笼》一课后感

    听完《鸡兔同笼》这一课,说感触多,不如说收获更多,抱着为自己后续的教学积累一些经验的态度,现将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简单做以小结。

 听完《鸡兔同笼》这节课,我有一种还想再听的欲望,而没有丝毫以往那种“终于听完了”的感觉,这种魔力源于什么?让我有一种探究的冲动。

 首先,我觉得佟老师在这节课中的角色定位很好。她是一个组织者,把大家(学生)召集到一起探讨“鸡兔同笼”问题;组织大家各抒己见,交流其中变化的奥妙;又组织大家谈谈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规律性的、有巧妙性的,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她又是一个引导者,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都很精妙,具有启发性,比如:“鸡兔的只数分别与他们的腿数有怎样的关系?”“头数不变,腿数怎么不一样?”,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鸡兔各自只数的变化会引起腿数有怎样的变化?”,“假设法与列表法有怎样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每种方法的特点和联系等。每一个问题都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基础,给人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说孩子们在学习,我觉得更不如说是在“搞研究”。佟老师为孩子们创设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中根据经验尽情发挥,对未知的渴望,使他们急于探究知识中蕴藏的奥妙,整个过程老师并没有刻意地“教”,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又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吸取别人的经验,选择性地学习,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在这场交流盛会中,孩子们不觉疲倦,表现得跃跃欲试,整个课堂显得富有生命力。

 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因为学生的差异,课堂上总是会忽略一部分学生,教学反馈总是不尽人意。可是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希望,佟老师组织学生不光进行方法的交流,更是肯定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并没有特意将我们常说的“假设法”加以强调,没有把我们认为好的方法强加给孩子,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选择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方法,从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思想。

 我想,这不是魔力,而是智慧的魅力。虽然只是一节课,却能放映出老师的功力,功力源于什么?应该源老师的智慧,源于不断地积累和思考吧!

 反思自己的教学,似乎缺少的就是这份智慧,我也该好好思考思考了。

 

200810

    

快速导航
校内公告
关键字搜索:
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