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柳枝,深研待芳菲。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帮助教师明晰课题研究的思路,切实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2023年4月4日-7日我校开展了以“专业引领促成长,学思前行正当时”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发展主题培训活动。

引领
课题=解决问题

培训伊始,李芦倩老师用“我的课题成长史”“我的职业成长史”并结合自己与同事、领导、专家的研讨、学习,以及自己的思考等具体事例告诉老师们:“做课题是一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旅程。”
随后,李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成长历程,用一个个具体实例从课题的提出、评审、开题、研究过程、中期报告、结题报告五个步骤多角度、全方位对课题的选题思路和注意事项给予指导。以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案例,平实的语言、科学的建议、具体的方法为老师们进行梳理与分享,让老师们感受到课题就在我们教学、教研、与同事和学生交流的点滴之中。
李老师以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结束本次培训,伴随着古诗的吟诵老师们积极交流、分享、提问,感受即将“到君家”的喜悦。同时李老师也对我校全体语文老师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各位老师通过本次培训对做课题不排斥、不畏惧、敢去做、愿学习。
在思考中前行 在研究中成长

李红云老师以自己做课题的经历为载体,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倾囊相授,不仅让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有了很大帮助。
一是,如何确定研究课题。李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讲解了课题的分类、研究的基本过程、如何选题、填写评审书,后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总结出:“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发展即成果 ”
二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以自身的教科研之路为例,提示老师们从基础的校本研修入手,以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组内课、集体备课、赛教课、专业培训等)为契机,利用团队协作的力量思考-尝试-总结-提升;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围绕研究专题,立足常态课堂教学开展多维度系列教学活动,结合新课标从教师+学生、课上+课下、线下+线上、动手+想象等多方面对校本课题进行细化、完善,最终成为规划课题。
三是,如何撰写结题报告。李老师将结题报告的15个主要结构归结为回答3个问题,与前面的内容形成回环,让老师们豁然开朗。
随后,老师们热情洋溢的讨论、交流、提问,李老师用心用情的作答、分享,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实操价值的研究策略,更解决了日常教育教学中老师遇到的难题,令观摩学习的青年教师们受益匪浅。
在校本研修中共同成长

徐旭老师将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微课、实际案例相结合,分享了一些在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做法和成果,让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
首先,从如何选择课题入手,徐老师重点讲解了小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立足“小”,注重“真”,突出“新”,追求“实”。
其次,徐老师以自身的教科研之路为例,提醒老师们一是要有专业的阅读,包括专业文献阅读和专业书籍阅读,学习、借鉴优质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与同事分享、交流,并尝试撰写。二是提示课题研究的路径是实现从课堂到课题的转化:从常态研讨课到优质课例的教学转化;从优质课例到课题研究的实践转化;从课题研究到成果推广的理论转化,每一步徐老师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法与实际案例。
最后,徐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音教学、会话教学、作业设计方面的成果和具体做法,特别是徐老师的教学评价细则和《堂堂清》的修订,让在座的老师叹为观止。
大家结合徐老师的培训,联系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提问,徐老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毫无保留的回答、指导,让老师们能够真正提升专业素养,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收获
本次培训内容实用、干货满满,贴近一线实际,有典型案例,有可借鉴的样本,有科学规范性,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让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的培训,帮大家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提升了专业能力,坚定了教研、科研的信心。
本次培训令我受益匪浅,我们的教学就是在一点一滴进行着,而在这一点一滴中就是在为自己积累。“教有所思,教有所悟”,教学工作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要真正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最终找到对自己有所帮助的途径,达到“心之所向”。正如李老师所说“到君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将自己的发现日累月累,再加上专业能力的提升,使自己有所提高。 (景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