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一小“名校+”蒲公英文化节之教学研讨活动
春风拂柳启新章,智慧交融绽芳华。4月30日,浐灞一小“名校+”蒲公英文化节系列活动之教学研讨活动暨西安浐灞国际港小学语文“名师+”研修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在浐灞一小隆重举行。来自西北大学附属小学、浐灞国际港各小学语文学科教师代表、浐灞一小“名校+”的老师们齐聚一堂,以AI赋能的数智课堂为笔,绘就教育创新的生动图景。
智融课堂 AI启新
课例展示



西北大学附属小学樊佳奇老师充分链接浐灞国际港地域特色,以AI小助手“灞小柳”招募浐灞之美“生态代言人”为学习情境,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过程,鼓励学生在大胆质疑中感受火烧云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樊老师利用视频小助手让学生课堂中的小练笔图像化、视频化,实现文字可视化。课堂最后利用AI让作者萧红跨越时空走进课堂,让“做生活有心人”的教育目标在科技与人文交融中自然生根。



浐灞一小赵熙老师与学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火烧云探秘之旅。赵老师巧妙借助AI创设“云端美术馆”情境,逼真的音效和绚丽的画面,点燃了学生的上课热情。小组合作、创意写作,学生通过AI视频连线“萧红”进行实时对话,文学大师的AI数字分身带来个性化点评,为语言训练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科技与语文的碰撞,让课本里的火烧云真正"燃"进了少年心!



各学科分会场
在各学科的分会场上,数学、英语、体育、音乐老师各显神通,结合课堂内容恰当合理、创造性地使用AI技术实现与课本人物对话;用AI设备辅助动作示范......“真善美”校本课程展示中,唐老师以“丝绸之路博览会”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启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AI技术的创意之旅。学生化身设计师团队,通过提取丝路古城文化基因、碰撞主题形状灵感,精准指令,自主利用平板数智化工具进行创新实践,古老的丝路文化在AI助力下焕发新生。
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运用,让师生都深刻感受到了数智化课堂的无限魅力。






课例评析 启思焕新


课例展示后,西北大学附属小学执行校长马红娟以《当语文教师遇见AI一一素养课堂的诗意栖居》为题,开启了一场智能时代的语文教学思辨之旅。马校长提到,AI如今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与教育结合是必然,语文教师需顺应趋势,积极尝试以AI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并为老师们现场拆解了实用型轻量化AI工具的应用场景,使用时注意适配性、安全性以及提示词精准度。
马校长提醒教师在运用AI时须坚守教育温度,注重个性化激励以避免教学同质化,严格核查信息真实性,守护语文学科特质,谨防过度替代学生想象空间。根据语文学科性质提出“智美素养”培育新范式,在科技人文间精准寻衡,强化语言建构,培育学生真才实情与创造潜能,以此推动教师角色向课程设计者、情感引导者等多元方向转型。




各学科教师以真实课例为锚点,开展AI教学创新研讨会。深挖数智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通过具象化应用场景设计,让AI真正成为课堂增效的"智慧引擎",为传统课堂注入破圈能量!




数智深研无止境,杏坛新境待躬行。这场数智化的盛会让参会老师们领略到了AI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无限可能,也为我们指明了“数智化”时代提升教学能力的方向。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AI从“炫酷道具”转变为“教学伙伴”,共同构建高效、智慧、个性化的未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