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课标 示范真课堂
浐灞一小“名校+”骨干教师示范课
示范引领促成长,灵动课堂绽芳华。为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浐灞一小“名校+”立足学校特色与学情,组织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本次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交流平台,同时进一步推动我校“1235+”灵动课堂教学理念的落实与深化,构建更加高效、富有活力的课堂新样态。

一、示范展风采 研韵满秋香
01 语文:以文载道,浸润素养
赵明璐老师执教的《暮江吟》以“观察”为主线,设计“品字入诗—为诗配画—由景到人—迁移运用”四任务,聚焦“暮”“铺”“瑟瑟”等字词,结合字理、对比及画面想象,将观察方法与诗句赏析深度融合,借助AI设计白居易独白,落实“景语皆情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


倪倩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搭石》,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提高阅读速度”,通过“学习单”实现任务驱动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搭石》中“协调有序、谦让敬老”的美景为载体,引导学生不仅学习阅读方法,更深入感悟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汤言冰老师所授《树之歌》以“趣味识字+规律探究”为核心,按“感知—运用—深化”逻辑推进。聚焦“木字旁”形声字,借比较、快闪游戏助学生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一节课兼顾识字、读文与素养培养,用多元评价实时反馈,让学生在轻松中学知识、提能力。


02 数学:数形结合,激活思维
刘言老师执教的《倍数与因数》示范课,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为情境主线,自然融入爱国教育,使抽象概念直观可感。课堂通过“阅读自学—小组交流—归纳总结”突出学生主体,分层练习设计扎实有效,并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的思维过程,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丁梦娇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以看熊猫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让学生感悟加法的意义,引出加法算式,认识加号,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03 英语:学思结合,提升能力
冯娟老师这节《What’s he like?》读写课,紧扣 “学思结合,用创为本” 理念。教学目标分层明确,环节设计逻辑清晰,从热身复习到拓展创新层层递进。多样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作业与板书兼顾基础与拓展,既夯实语言知识,又培养思维与实践能力。


04 科学:实践探究,启迪智慧
袁雪雪老师执教的《光的反射》以生活中“遥控器控电视”的现象导入,借“激光打靶”游戏与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直观感知光的反射。应用拓展延伸至潜望镜、月球发光原理等,实现知识从认知到应用的跨越,形成“问—探—解”闭环,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融智与课 育思于行




赵明璐老师执教的《暮江吟》如同诗歌本身般兼具“绚烂色彩”与“细致精妙”。以“成为优秀自然观察员”为核心任务的“任务驱动”设计,串联起环环相扣的子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走进诗歌、理解诗意,为我们的古诗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语文教师孙静
倪倩老师的这堂课紧扣课标要求,目标定位精准,贴合学情。虽然是阅读策略单元,但对文章内容的穿插渗透深入而丰富。“生活—文字—画面—情感—运用”能力提升层层递进,把“搭石”的“美”与“情”讲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自然。
——语文教师马迪
《树之歌》的趣味识字、《暮江吟》的以画解诗、《搭石》的阅读能力训练,三堂课虽体裁不同,却都紧扣“以生为本”内核。这启示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需深耕文本、巧用方法,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语文之美。
——语文教师马小玲
刘言老师的《倍数与因数》,以阅兵视频巧妙融合知识与德育,从队列问题引入概念,对“非0自然数范围”“概念相互依存”等要点剖析精准。教师的及时点拨、简洁板书,让课堂节奏紧凑、高效,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师魏莎
丁老师巧妙地以“熊猫”为主题设计有趣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课堂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互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转变提问引导,课堂极具生成性。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利于学生理解。教学环节流畅自然,十分值得我借鉴学习。
——数学教师马天雯
袁老师的课堂逻辑清晰,从画光路图到教具演示,再到“双镜激光打靶”检验效果,让学生在趣味中完成“认知—应用”的跨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引导,让科学课堂既有趣味又有深度。
——科学教师王乐
盈一腔热忱,赴教海新程。此次活动中,老师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灵感,更明确了今后教学方向。浐灞一小“名校+”全体教师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开展扎实高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