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地创设情境成就更完美的课堂
——碑林区教学能手观摩课后感
10月17日,我有幸在铁一中听到了碑林区5位教学能手的5节观摩课,一天下来,感触良多,尤其是这五节课的设计中那些情境的创设,更是让课堂本身锦上添花。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北师大的教材意见颇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意见就是:几乎每节课,教材对会给出一个相对应的情境,由于部分情境设计在操作性、趣味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教学中就形成了“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
但是,在听过这五节课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确定位置》这节课为例,教材上给出的情境是:“下图是小青班上的座位表,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在哪里。”这一情境和学生自己联系不够密切,而本节课老师在设计时,创造性的设计了“老师和大家还不是很熟悉,请我叫到的同学起立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这一情境,一下子拉近了知识本身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在此过程的错误,呈现矛盾本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始终都保持了高涨的学习积极性。
在张老师的《统计》一课中,张老师结合奥运会的生活实际,创设了“统计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这一优美的情境,既引发学生对过去既有知识的回顾,又以此为引线,流畅的贯穿了整节课,同时,达到了对情感价值观的提高和培养。正如袁植老师后来讲到的,本节课正是情境的创设,使三维目标达到巧妙的有机结合。
其他几位老师的情境创设我就不再一一赘述,纵观几位老师的课堂,他们无一例外的创造性地创设了一些优美、有效的情境,这是这些情境成就了更加完美的数学课堂。
10月23日
今天,我再一次翻阅在过去几年中我的听课笔记,对前几天听到的几节课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关注点:仍然是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10月20日的反思中,我这样写道:“几乎每节课,教材对会给出一个相对应的情境,由于部分情境设计在操作性、趣味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教学中就形成了“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
是否每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都存在以上说的问题?
思考之后的答案是否定的,纵观教材,我发现,有些课程的情境设计的非常巧妙,确实凝结了编者的智慧和心血,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展的平台。